當前位置: 首頁 > 企業(yè)文化 > 員工天地 >
內耗太多的人,一定要讀《赤壁賦》
2024-11-22 10:44:01作者:
?
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:
迄今為止哪篇古文最令人難忘?
《赤壁賦》當之無愧位列第一。
公元1079年,蘇軾因為“烏臺詩案”被貶黃州,風光不再。
可他卻在人生的最低谷,頓悟世事的無常,寫下了千古名篇《赤壁賦》。
清代張伯行就曾評價它:
憑吊江山,恨人生之如寄;流連風月,喜造物之無私。一難一解,悠然曠然。
在《赤壁賦》里,前半篇蘇軾還在為生命太短,人生坎坷而傷感內耗。
可后半篇中,他轉念一想:
萬物都有悲喜兩面,與其悲傷感懷,不如及時行樂。
想到此處,蘇軾所有的負面心緒,當即煙消云散。
@ 身世浮沉,是人生常態(tài)
Store location
在《赤壁賦》中,蘇軾原本與好友乘一葉扁舟,夜游赤壁嘆道:
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
人生啊,實在是短暫,無論你曾經多么風光,也只是須臾之間。
二十多年前,剛剛年滿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。
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,當他讀到蘇軾的文章,贊嘆不已。
一朝進士及第,加之文壇領袖的欣賞,蘇軾名動京師。
憑借出眾的才能,沒幾年,他便從地方官調任京城,站上了朝堂。
然而命運波詭云譎,世事變化無常。
在京城,他與新黨政見不合,很快就被逼外放至杭州、密州等地。
最終,蘇軾在天牢中受盡百日折磨后,被貶謫黃州,任一小吏。
古人云,草木榮枯自有時,萬物從容皆自得。
花開花會落,浪起亦浪伏,起起落落方為人生。
只有將一切遭遇看作是尋常,你才可以保持內心的安寧與澄澈。
@ 換個角度,一切都會豁然開朗
Store location
林語堂曾評價蘇軾是個“無可救藥的樂天派”。
再艱難的處境,再悲戚的心境,他都能找尋到解脫自己的角度。
在《赤壁賦》中,蘇軾前一刻還在因嗚咽的洞簫聲與流逝的江水而心情低落。
下一秒他便轉念一想:
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。而又何羨乎?
如果從事物易變來看,天地萬物時刻都在變化;但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,世間一切皆永恒。
其實人生也是如此,凡事總有著兩個面目。
那些讓你痛苦的經歷,讓你困擾的事,換個角度看待后,也許就能給你帶來新生。
@越是艱難處,越要享受生活
Store location
很喜歡《赤壁賦》文末的一句話:
“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”
雖然“烏臺詩案”差點讓蘇軾喪命,雖然貶謫的日子很是艱苦。
但在這個夜晚,江山的清風,山間的明月,盡是他可以享用的。
當命運的風雨無情地襲來,他總能用生活中點滴的快樂,沖刷掉那些巨大的悲傷。
想起林清玄的一句話,生活不在別處,就在當下。
輾轉在塵世間,誰不是一路同苦難相伴,與艱難同行。
但只要內心積極豁達,哪怕是再苦的日子,你也能捕捉到生命的樂趣。
人間有味是清歡,雖然粗茶淡飯,卻也是香甜可口。
當你能夠及時行樂,以樂觀度己身,風雨再大也能走得從容,過得瀟灑。